第655章 洪承畴之谋-《崇祯十五年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洪承畴摇头。

    “也就是说,明国太子在短短一年之中,就练出了两万精兵。”黄太吉道。

    洪承畴不回答。

    黄太吉抬起目光,望向殿门处,像在望着明国北京,表情凝重的说道:“明太子,是我大清的心腹之患啊,老实说,朕真想见见他,看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少年?何以如此犀利?”收回目光,沉思了一下,又说道:“明太子是我大清的劲敌,未来两国交战,明国必然是以明太子为统帅,先生以为,我大清何以破之?”

    “三倍以智,十倍以谋,明太子虽然多智,但明国多是步兵,善守而不善攻,我大清铁骑却都是百战的精锐,除非明太子能在短时间之内再练出十万精兵,否则必不是皇上的对手!”洪承畴道。

    换句话说,绝对的实力面前,任何阴谋诡计都是徒劳,韩信再厉害,手下没有可用的士兵,他也是白费。

    黄太吉笑一下,对洪承畴的马屁不置可否,再问道:“那先生以为,如果我大清再次入塞,应该从哪里突破?”

    洪承畴眉角又跳动一下,拱手:“罪臣乃败军之将……”

    “先生不必谦虚,”黄太吉微笑着打断他的话:“明国的情况,再没有人比先生更清楚的了,朕信先生的判断,先生但说无妨。”

    洪承畴想一下,沉吟的说道:“那罪臣就要先问了,皇上入塞,是为了拿下明国京师,一战奠定大业呢,还是为了棉帛钱粮和青壮?”

    “后者。”黄太吉淡淡。

    洪承畴不意外,点头道:“那罪臣就献丑了。罪臣以为,大清如何入塞,从何处入塞,关健要看明国是如何布置的?如果明国将重兵屯于长城沿线,那么不管是蓟州,或者是密云,都是我大清突破的良点,只要一点突破,进入京畿平原,那就大功告成,明军必望风退却,一如过去几次的入塞。”

    黄太吉点头,他最希望明国这么做,那一来,内陆空虚,他们入塞必然是事半功倍。

    洪承畴道:“不过从年初到现在,明国长城并没有大规模修缮和加固的迹象,守军也没有增多,所以罪臣以为,明国虽然会严守长城,但怕是不会把所有的主力都投入到长城,皇上给罪臣的塘报中,提到明国京畿附近有大兴土木的迹象,罪臣以为,明国很有可能正在京畿附近构筑第二道防线,调京营和保定兵,甚至有可能将孙传庭的秦兵调来屯守,以防备我大清的再次入塞。”

    虽然大明京师肃奸,并严令边关紧守关隘,不得不任何人进关出关,但大明疆域辽阔,各地守将良莠不齐,所以还是有一些消息会流到沈阳。

    洪承畴所说,黄太吉自然也已经想到了,他再次微微点头。

    洪承畴继续道:“罪臣在大明时,就曾经向明皇谏言,在京畿附近修建墩台,增加京畿的防守,但因为明国财政困窘,拿不出所需的钱粮,只能不了了之,去年明国太子查了张家口的晋商,收获颇丰,想来是有银子了,今年在京畿附近修建的墩台,应该不会少。”

    墩台,也就是小城堡,辽东明军在前线大量修筑,松锦之战前,祖大寿在锦州前,修建了大小墩台一百多个,大的藏兵五十,小的十几人,一来烽火台示警,二来也是防止建虏小股侦骑进入。不过在建虏的火炮面前,这些墩台并没有发挥出太大的作用。

    洪承畴和黄太吉都以为是墩台,但他们不会知道,大明修的不是墩台,而是棱堡。

    “另外,明国各地都在修缮城墙,明显就是为了防备我大清的再次入塞,这一点,我大清不可不注意。从开封之战和入塞之战看,在明太子的抚军之下,明国京营已经具备相当的战力,加上罪臣听说,明国京营使用的都是最新的火器,威力大,不用火绳,六十步之内能打穿三种铁甲,对大清骑兵的威胁极大,如果明国提前集结重兵于京畿,以天津,武清,香河,通州为核心,墩台为辅助,我大清军想要像过去那样,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,快速通过京畿地区,南下攻掠,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”洪承畴道。

    黄太吉又微微点头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