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七十八章:尽管去做-《秦时:开局成为始皇亲弟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万一内史腾的那五万人马无法压制住暴乱,只怕我们还没有实施这两个计划的时候,颍川郡就已经丢了。至于巨鹿与邯郸二郡,短时间内倒是不用担忧,我想这个项燕是不可能去攻占赵地。

    毕竟,邯郸距离楚国太遥远,不利于管理和统治,更何况,还有魏、燕两国在旁虎视眈眈。”

    嬴渊也算是彻底明白,为何那个项燕会突然率军攻打函谷关了。

    原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。

    战争的背后,往往是与政治有关。

    韩地暴乱一事,嬴渊认为,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解决韩地危机,而是为什么,被秦国统治三年之久的韩地百姓,依旧还不喜欢秦国。

    这其中,肯定有政治与思想工作没做好的原因。

    留下这种弊端,实在是不利于家国统一。

    “出现这种事情,也不能全说是坏处,最起码会让王上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。颍川郡的百姓,从来就没当自己是秦国百姓来看,甚至就连我们,还把他们当做是韩地遗民,这种思想要不得,本质上不利我大秦东出的计划。”

    王翦缓缓开口。

    任何一个党派政权,当定下一个宏观战略或者是计划时,不光底下人怎么闹腾,都必须要有一个一致的观念,那就是将这种战略计划去不惜一切代价的完成。

    倘若有人的信念动摇了,即使他身居高位,也得退位让贤。

    因为这是政治底线。

    在享受政治带来的待遇之后,就得为国家战略添砖加瓦。

    比如,汉武帝的宏观战略,就是要扫清匈奴给国家带来的隐患。

    所以无论国内中人如何的不团结,但是大家的心思,也必须要往这个方面去使。

    换句话说,政治底线就是最高领导人以及万民的底线,触碰到这个底线,和犯法没什么区别,甚至情况还比这更为严重。

    毕竟,没有一个党派政权,不是为了这个国家越来越好。

    哪怕是封建制度之下的帝王,手握大权,言出既法,也要去尊重底线,不然的话,等待他的命运,只能是亡国灭种。

    可惜,末代帝王都有一个通病,那就是将国家宏观战略设置错误了,使国家实力迅速下降。

    “老师,我们不能这样下去了,得做点什么,不然的话,我怕我们大秦东出的计划,真就要无限期延迟了。”

    嬴渊豁然起身,神色凝重道。

    王翦皱眉问道:“你想要怎么做?”

    嬴渊郑重其事道:“进宫面见王上,将此事说的透彻一些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